close

  法制晚報訊(記者梅雙) 昨天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工作報告,指出2014年將推進各項司法改革,按照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原則,推進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婚禮顧問推薦試點,解決審判權運行中的行政化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對於司法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改革的關鍵在於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製冰機租賃司法權,而在依法、獨立、公正這三者之間,獨立又是關鍵中的關鍵。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改革司法管理體制,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這些龐大的改革如何啟動,如何推進?湯維建教授接受了《法制晚報》記室內裝潢者的專訪。
  我國的執行權應當從法院分離出去,成立一個國家統一的執行總署,其統威剛外接硬碟一行使刑事執行、民事執行和行政執行三大執行權。
  現存問題
  法院保護融資地方胳膊肘不能朝外拐
  湯維建表示,司法體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司法的地方化和行政化兩個方面。現在司法機關受地方的影響嚴重,存在地方保護主義的問題。
  比如,地方的法院就要服從當地的大局,為當地的發展保駕護航。當地人和外地當事人發生訴訟後,如果在當地法院進行訴訟,就難免會有地方保護的傾向。例如,江蘇的當事人到北京來打官司,就會感覺北京的法院偏袒北京的當事人,而北京的當事人到外地打官司也有這樣的問題。
  最主要的原因是司法體制有地方利益傾向。湯維建說,地方法院由地方人大產生,對地方人大負責,其財政經費也由地方政府通過預算劃撥。當地法院要建高樓大廈或者擴大辦公區,都要由當地政府來批。
  比如某地區的大企業與其他當事人發生糾紛,法院首先要保護的是該企業,因為企業會給地方財政納稅。法院判案時,會考慮到如果將這個納稅大戶判輸了,就會給當地政府造成損失。
  個人打官司同樣如此,看似與地方的經濟沒有直接關係,但當事人往往會為了打贏官司找政府關係進行干預,政府領導就會和法院領導打招呼。
  企業當事人打官司,政府干預起來名正言順;私人打官司,政府就會悄悄進行干預。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胳膊肘不能朝外拐”。
  法官有三六九等審判權含金量不同
  在法院現在的體制下,法官分為三六九等,有庭長、副庭長、院長、副院長,還有審判委員會專委等等很多職務,同時有科級法官、處級法官、廳級法官、部級法官等很多級別。湯維建說,雖然都是法官,但這些法官的審判權含金量是不一樣的。
  院長說一句話就是定論了;審判委員會作出一個決定,基本上也是定論了。副院長在其主管範圍內干預案件,權力也是很大的。普通合議庭作出判決都要庭長來簽發,庭長同意判決結果,法官才能寫判決書。法官判案很大程度上聽命於上級,產生“審者不判,判者不審”問題,這種做法就是司法的行政化。
  審判分離使得錯案責任難以追究。法官認為自己彙報給了領導,沒有實際的“拍案權”。而層層彙報的領導數量太多,也很難說清追究誰的責任。
  湯維建表示,現在法院在推行去行政化改革,實行主審法官制,由主審法官負責整個案件,不向合議庭庭長彙報,也不報審判庭庭長審批,更不報法院院長批示。
  以前強調的是法院的獨立,現在應該更多地強調法官的獨立。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負責”有兩層含義,首先,法官有權來決定這個案子;其次,如果案件判錯了,法官要承擔責任。
  湯維建表示,諸如司法不公、司法腐敗、司法效率低的問題,其原因都可以歸結於司法的地方化和行政化,改革就是要把地方化的鏈條和行政化的鏈條斬斷。
  司法改革從修法開始
  湯維建說,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了司法改革的頂層設計,但是頂層設計要想操作和落實,得先把方案定出來,要根據方案來修改法律。包括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法官法、檢察官法甚至憲法,凡是涉及司法管理的內容都有可能要修改。
  法律修改要先行,否則沒有法律依據,司法改革是不具有合法性的。修法牽一發而動全身,涉及調動地方和中央的積極性,兩者相互監督和制約。
  法律修改之後就是動真格了,根據法律來進行改革,將改革落到實處。
  第一步
  實現“兩級管理”
  湯維建表示,司法改革的第一步是人財物統一的改革,即把基層法院和中級法院人財物的管理權上收,由省一級來統籌。由黨委來管人,由人大來管財和物,黨委管人最後還是要由人大來決定和任免。這些都要放到省一級去操作。
  也就是說,省一級的人財物由自己來決定,省一級下麵的司法機關也由省一級來統一管理。這叫“兩級管理”。
  第二步
  實現“兩權分離”
  司法改革的第二步叫“兩權分離”,即司法權和司法行政權的分離。將司法行政權從法院分離出去,交由司法行政機關去行使,這樣真正做到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改革就比較徹底。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里說到了推進司法人員和司法行政人員分類管理。
  改革建言
  執行權應從法院分離設統一執行總署
  現實中,法院往往存在負責執行的問題。法院讓當事人把房子或土地騰出來、把錢還了,如果當事人不願意,法院就會強制執行。
  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而不是執行機關。執行權的本質是行政權,應該由行政機關來行使。
  比如,負責刑事執行的監獄,就是由司法行政機關如司法部、司法廳、司法局來負責管理。執行是專業性很強的司法活動,法院沒有執行的機器、設備和手段,就很難執行。
  湯維建主張,執行權應當從法院分離出去,這樣能使法院專心致志搞好審判,同時使執行能夠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
  他建議成立一個國家統一的執行總署,其統一行使刑事執行、民事執行和行政執行三大執行權。
  打破司法大鍋飯錯案終身追責
  現在,法官晉升、出國考察、培訓、升職等,院長都有很大的決定權,普通法官就不敢輕易冒犯院長,這往往對法官的獨立審判造成很大影響。
  湯維建建議將司法行政權從法院分離出去,使法官真正處於平等的地位,而不是依據長官意志判案,從而調動法官的積極性,同時也有利於對法官追究責任,保證法官能獨立判案,也能夠獨立承擔責任,這才是一個獨立的法官。
  長期以來,司法行政權和司法權一體化,法官認為反正審判權也不是自己決定的,可以通過向領導彙報來擺脫判決的壓力。司法權和司法行政權分離,就是打破司法的大鍋飯,讓每一個法官都獨立承擔起審判的責任。
  湯維建說,目前正在推進錯案責任終身負責制,冤假錯案一旦造成,判案法官以後哪怕晉升、調動工作或者退休了,也都不能免責。這樣法官的壓力就加大了,但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權利和義務是一致的。
  審委會不撤銷
  迴避制度有望出台
  對於被人詬病的審判委員會制度,湯維建表示,審判委員會制度比較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真正優秀的法官都集中在審判委員會,這些法官起到頂梁柱的作用,重大、複雜的案子都由他們來討論。不建議撤銷審判委員會,其弊端可以通過技術來剋服。
  關於審判委員會不開庭就辦案的質疑,湯維建表示,有些地方實行大合議庭制的改革思路就比較好,把審判委員會分成刑事審判委員會、民事審判委員會、行政審判委員會。如果需要提交審判委員會決定,讓他們直接去開庭,他們就是一個合議庭。
  還有其他形式,比如讓審委會成員到法庭上去旁聽,或者坐在一個比較封閉的會議室觀看庭審,只是不到法庭上。此外,審委會成員還可以在辦公室通過電腦視頻看到整個庭審過程,只是不能提問題。
  另外就是審判委員會迴避問題,也就是把審判委員會的名單提前公佈,讓當事人行使申請迴避的權利,包括院長的迴避都有所規定。
  湯維建說,最高院的這個司法解釋已經起草,現在正在討論,一兩年內應該有希望出台。
  文/記者梅雙
  (原標題:法官判錯案 終身追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svzmiexevkvq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